博士开讲 | 城市规划学科和实践发展史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07-20
  7月14日,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前沿·智造·艺术”首届劳动周系列活动之“博士开讲”课程火热进行中。清华大学博士郑伊辰老师为高一年级同学们带来了城市规划学科和实践发展史的讲解,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的感悟。

\
 
  城市规划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首先,郑老师为同学们列举了国内最新的城市规划——雄安新区和包含生态融合发展,永定河文化和南中轴的丰台区分布规划。随后老师指出,城市规划要符合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传统的城市规划要做到解决问题,形塑空间环境。

  在西方,城市规划所要解决的是战后重建、工业革命和石油竞争等问题;而在国内,城市规划所要解决的则是近代民族危机、计划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通过老师细心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城市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国情具体分析。

\
 
  紧接着,老师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发展开始讲起。在国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长安城,元大都的建设就是符合了这一特点。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就出现了这种风格,工业革命又是推动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纽带。郑老师讲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建设——巴黎大改造,并为同学们展示艺术家们的画作,通过老师的展示,同学们清楚地知道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已经到达了仅次于现代社会的程度。

  最后,老师总结了城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城市的进一步改造,更要做到公心所向,情怀所系,才能将城市设计推向更高的境界。

  这次活动结束后,相信同学们对于所在的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悟。在一代一代人的精心规划下,相信大家生活的城市会规划得更加合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 学生感言 #

  在城市规划课程中,我明白了两个传统规划方式,一是解决问题;二是塑造空间环境。前者是公心所向,要看到现状构想未来,把眼光放长远,要想到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后者是情怀所系,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是与历史和谐相处,例如巴黎的建设规划者在规划时便没有采取大拆大建,完全去除古建筑风貌,而是选择保留古城,另建新城,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同时城市规划者也要关注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保障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为民请愿,为民发声,所谓“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高一(4)班 李宇傲




供稿 | 本部校区高一年级

延伸阅读

05·1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