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叙家校国事 | 餐桌上的家风家教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9-03-11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也无法抵挡美食的诱惑,一张有魅力的餐桌更能瞬间让我舌尖上的幸福感升温,因为我的家风家教便是从这凝聚家人情感的餐桌开始,延续到现在,甚至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着我的孩子。
\
  家里的餐桌规矩最早可追溯到六十年代那个定量配额的“票证时代”,生活的理想是吃饱穿暖,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姑姑围在一张长68cm、宽35cm的实木餐桌上开始用餐。这张迷你餐桌存在的意义就是承载一碟咸萝卜把家人聚拢在一起,让碗里稀溜溜的玉米糊糊不孤单、有滋味。虽然清苦,但奶奶定下的规矩非常多而严,落座长幼有序、就餐谦和有礼、进食安安静静,干净利落的吃完后继续劳作。直到现在我们合家团聚时,妈妈仍会把这件老古董拿出来放在炕上供孩子专用。看到这桌子,爸爸便开始口耳相传奶奶那些虽然没有形成文字记录但也一字不差的餐桌规矩。同时也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的用餐规矩就是从第二张餐桌上形成的。




  我出生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七十年代末,家里的菜系已由简单的咸菜提升为多样的炖菜。第一张餐桌已经无法满足就坐的人数和升级的菜系,便出现了餐桌2,严格的说应该命名为餐桌1S。因为它是同样的实木材质,延续了餐桌1的风格,虽然硬件配置上有所提升,但依然和美观一词背道而驰。奶奶是一个干练严肃的封建大家长,爸爸妈妈包括爷爷对奶奶都非常尊重,我们兄妹更是恪守严规,稍有差池,可怜的小手便要受到牵连。吃饭的时候,家里最小的孩子是有资格坐在奶奶旁边的,方便言传身授!碗筷的摆放、筷子的活动范围、夹菜的动作、咀嚼的力度、吃饭的速度、讲话的方式……饭桌上的规矩庄重巨细:吃饭时不能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筷子碰到碗时不能发出声响;不能说与就餐无关的话题;咀嚼要细不能出动静;夹菜时不能翻上翻下,只能从上往下夹,一盘菜只能夹近自己的,吃完后把筷子整齐的放到自己的碗边。整个用餐过程有些压抑,这种沉闷的用餐方式随着我们兄妹的长大和奶奶记忆的衰退被打破了,但是吃饭时还是会顾忌爸爸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敢在饭桌上嬉笑打闹、絮絮叨叨。爸爸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餐桌上也会主动和孩子交流,孩子幼稚的话语让他们展开了紧缩的眉头,悄悄爬上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然而除了吃饭氛围的改变,其它的习惯自然而然的传承下来,比如饭前很自觉的先将爷爷请过来入座,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会在饭前先叫长辈入席后才就坐!
\
  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餐桌的样式越来越新颖,孩子也慢慢长大。在我的小家,餐桌主位由爷爷奶奶变成了我们这一代。我多年的用餐习惯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家人,然而与爷爷奶奶不同的是,就餐时我会讲一些有趣的见闻。家里的餐桌不再仅仅是食物的载体,更是重要的沟通场所。一家人聚在餐桌前,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享受与孩子的亲密时光。每当看到孩子心情愉悦的就餐,心中非常欣慰!然而她们还不知道有一些家教、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出生起就伴随我长大,在四代人的传承下,已经深入骨髓!

撰稿|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高二七班刘畅学生母亲胥晓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