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这次的寒假作业有点“不一样”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2-03-03
\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孩子身心俱疲。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

  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留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留作业,成为老师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钱学森学校的老师们在寒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寒假作业中没有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也尽量缩减;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寒假过后,同学们回到了分别一个月的校园。同学们互相打着招呼,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寂静了一个月的校园又喧闹起来了。

  “快点快点!赶紧交作业……”班主任走进班级的时候听到各科课代表都在扯着嗓子喊!“数学的……”“语文的赶紧……”跟每年的这个时间发生的故事一样。但是今年钱学森学校的作业却跟往年不太一样。孩子们从书包里拿出来的不是一本本练习册,一个个练习本,而是一幅幅对联、一个个立体的包装盒、一张张精美的窗花……

  “为了画好春节的手抄报,我查找了大量的关于老北京春节习俗的资料呢!”“那算什么,我为了设计包装盒,把我妈的名牌包包装都拆了,就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设计的,我妈差点没揍我……”“剪窗花我好几次都把手指头剪了,我妈说我的手简直是‘猪蹄’!”孩子们兴奋的讨论着关于完成寒假作业的“小插曲”。以往学生在做寒假作业的时候都是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现在要想完成好作业要经过查找资料、分析探究、设计实践、合作展示等等的环节,充分提升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有些家长欣喜地对老师说,原来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书写,有时候也要弄到很晚。现在做作业的时间少了,但是看起来更“忙”了,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家长的“专业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亲子关系也在“合作”中变得越来越融洽了。

  这些都是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钱学森学校的老师们严控学生寒假作业总量,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进行着作业改革的成果。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真正的提升能力,有所收获是同学们的目标。当下有一些学生深陷题海、半夜鏖战,消耗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因此被无情挤压。学校及老师们意识到,减负之重要,在于净化繁苛的作业环境,从越做越多、越做越难的负循环,转向少做、精做、巧做的正循环。

  作业完成在笔头还不算完,学校还有演讲、讨论、展示等各种反馈的方法来让学生的作业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让学生爱上做作业,看着孩子们在一次次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老师们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喽!老师们还会在新的学期里继续聚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计,从分层作业、特色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撰稿丨于多
  摄影丨初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