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四大名著,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2-03-09
\
 
  3月4日下午,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初二、高一、高二三个年级的同学聆听了深圳大学国学院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祝安顺教授带来的一场丰富而精彩的四大名著主题讲座。一同参与线上学习的还有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首先,祝老师指出,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让四大名著与家国情怀产生联系。在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指出,核心要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要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现代所谓的新文化和旧文化能够架起历史的桥梁,而不仅仅以现代人的理性思维或科学思维来理解。我们的传统和民族,是一个像大江大河的一个循环,它有它内在的生命,不能因为西方科学的进入而强行地被扼杀。”

  学习国学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大正书与四大奇书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瑰宝,各有各的特色。“正书”代表的是大传统,“奇书”代表的是小传统。浅显的文言,优美的文字,或明快流畅,言简意赅;或瑰丽奇幻,想象丰富;或波澜壮阔,奇峰突出;或缠绵悱恻,摇曳多姿。它们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此后,祝老师则以《西游记》为例,具体讲解了这其中为人的修身之道。《西游记》借一路斩妖除魔,到底要讲一个什么道?西天取经背后意味着什么?在探究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祝老师以《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为例,深入文本,逐字逐句分析了开场的背景描写、语言的象征意义以及出场角色刻画中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同学们从文字中体味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角色的性格、人情的冷暖以及从书中所展现的社会历史与主题内涵出发进行修身解读。

撰稿丨张孜卓、刘莉轲
摄影丨刘莉轲

延伸阅读

05·1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