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能力,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青年教师开展学科阅读研究课听评课活动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11-22
\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在学科阅读方面的教学能力,11月16日,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青年教师论学班搭建平台,由两位青年教师呈现了两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阅读研究课,特邀北京十二中历史教研组长田子刚老师、英语教研组长常贞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青年教师学科阅读研究课

  论学班青年历史教师刘佳兴在高一(7)班带来主题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学科阅读研究课。本节课以英国工业革命大背景导入新课,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处境,逻辑清晰地展示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指导学生分析两次战争中清朝失败的根源。同时重点探究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侵害,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

  论学班青年英语教师南宫东奇在高一(5)班带来主题为“Bessie Coleman: She Dared to Dream and Chose to Endeavor”的学科阅读研究课。课堂导入部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与西方社会由来已久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等社会矛盾,深入思考社会问题。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社会背景和时期下的文化历史,在开阔知识面的同时,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对人生选择的理解。同时通过完成相对应的课堂活动,锻炼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资深教师评课

  北京十二中历史教研组长田子刚老师对刘佳兴老师的课作出点评的同时,也与论学班青年教师分享了评课、备课等多项教学思考。田老师表示,现在青年教师机会较多,有业务师傅引领,学校提供多种平台,青年教师要抓住最好的生长关键期,做好入职之初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且阅读对历史学科更是尤为必要。

  田老师认为:1.对青年教师评课,要看素质。青年教师要追寻该讲的讲了没有?讲了的讲透了没?避免知识性错误,同时还要抓住涉及学科本质问题的关键。对老教师评课,要看功底。要考虑是否有创新,思维深度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辨性。课堂呈现形式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由已知推出了未知,结论是由学生得出还是教师给出。

  2.备课时要明确本节课的历史站位——从世界史看、从中国史看。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大门。鸦片战争是近代史开端,是救亡图存、探索救国的开始,为后面的洋务运动做了铺垫。

  3.可以用破题法。对于两次鸦片战争,英国称其为“通商战争”、“中英战争”,掩盖了战争的性质,但其本质是国门之争;要根据课标确定重点,重点定在影响。

  4.落实核心素养。刘佳兴老师落实时空观,将时间用时间轴、空间用地图来表现,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用表格比较分析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体现。本节课充分贯彻了学科阅读的要求,有助于落实新课程下全新的评价方式,也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力。

  北京十二中英语教研组长常贞老师对南宫东奇老师的英语课进行了评课。常老师肯定了授课教师富有激情的上课氛围,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有逻辑、有层次,能够关注到英语阅读的三个层面,即阅读文字,阅读字里行间传达的含义,以及超越文字的更深层的思考。常老师为青年教师分享了备课及课堂教学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上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未掌握的难点,提前学习背景文化知识等相关语言素材。二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课堂的深度,文本中的语言突出什么特点,为什么想突出,要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技能。要有详细的学情分析。四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学生的时间是否充足?生词、重要词如何巩固、落实?最后是要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与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北京十二中课程教学部主任、论学班班主任侯爱琴老师结合两位青年教师的授课提醒论学班学员关注:教师把学科阅读有效融入到课堂之前,首先要明确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思维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希望青年教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自我加压,早日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本次听评课活动令青年教师们受益匪浅,并为继续推进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全学科阅读实践指明了方向。

  撰稿丨柯茜婧
  摄影丨纪欣然、王依

延伸阅读

05·1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