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抗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05-14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了一起巨大的地震,近7万人遇难。而为了让大家铭记这一场灾难,减少这种情况对人们受到的伤害,中国将这一天设为中国防灾减灾日。

  12日当天,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特邀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高级工程师刘向阳,来为初一的同学们讲述地震常识与逃生避险的知识。

\
 
  刘老师对于地震以及避灾方法生动的介绍,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同学们也认真地学习有关地震与避灾的知识,同时也深有感悟。

\

\

\


学生感想

  在今天,CISAR(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长刘向阳老师来为我们讲述关于地震的常识和逃生避险的知识。

  “地球是一个生命体,板块在运动中不断产生能量,最终通过波急剧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的成因。在中国,地震对于我们来说是“恶魔”、是“天敌”,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中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强烈的震动,地面、建筑物、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而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次生灾害,包括火灾、海啸、泥石流、瘟疫等,地震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有了技术,可以对地震进行预测。但是对地震的预测是不完全准确的,而且我们对地下的情况掌握的太少,地壳运动的物理规律也不完全掌握,而预报地震引发的慌乱比地震本身带来的危害更大……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努力,以后为国家地震预测的技术研发做出贡献。

  5月12日,我们要缅怀逝者、敬畏生命,祝福汶川、祝福中国,我们要向抗震救灾的救援队队员致敬,感谢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他们是用双手托起生命的人、是担当大国责任的人……自然灾难触目惊心,而我们现在能做的是认真、努力学习,不断钻研,怀着一腔青春热血,将来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做出贡献!

——初一(14)班  潘映彤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在这次灾难中,仍然有一群英雄,他们叫做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无数生命,用自己的付出担当大国责任,给本在废墟下的人第二条生命。

  在中国人眼里,地震它曾摧毁我们的家园、摧毁我们劳动的结晶,也造成我们的人身危险,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和日本与新西兰一样,地震常常发生。但日本人民和新西兰人民都认为“要与地震共生存,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对地震的恐惧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对地震的不了解,刘向阳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点:

  认识——地球作为一个共同的生命体,全体人民都会共同经历自然灾害。从震源来的力量,通过“波”在地壳断层处释放,产生严重的破坏,这就是地震的产生。地震不但直接导致底层的断裂,还会导致水灾、火灾、海啸、放射性污染、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可谓伤害巨大。而地震在近几年发生的次数占所有自然灾害的54%,又可以看出发生频繁。对地震的一定认识让我们更好的防控地震。

  特点——地震常常在几个地震带上发生: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我国就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我国地震频发,但也有平静期和活跃期,这两个时期交替进行。我们要及时收听预报,以防止地震的突然袭击。

  地震逃生——逃生时要遵循地震时就近躲、地震后迅速撤的原则,服从指挥、迅速撤离、注意安全、保持秩序、不可大声喧哗。躲避时,用手和臂遮住后脑保护身体重要部位,蹲下靠着桌子或者承重墙。最后切记,不要在7月、8月雨季时去山区游玩,那将会成为一次生命死亡之旅,很可能在山里遇见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窗外阳光正好,我们正当年少,用汗水拼搏、用生命拯救、用科技去研究,成就美好和平的未来。

——初一(14)班 杨文钰

 
  汶川地震已经过了十三年之久,可灾难爆发的场景却历历在目。遥想当年救援队队员用自己的双手挽救多少奄奄一息的生命,谱写血腥而悲壮的赞歌。

  今天,我们班全体同学都参加了一场有关地震的讲座。刘向阳叔叔以国家救援队队员的身份告诉我们有关地震的常识和避难方法。对于中国来说,地震是不可预知的灾难、是群灾之首,只要发生,就几乎是九死一生。中国的多条地震带随时威胁我们,相差一级,等于相差33倍的杀伤力,会造成许多伤害,可见对于地震逃生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躲避地震的方法,更要努力学习,以后研究对地震的预测,从而更深一步的了解地球。每次地震,面临的都是生命的逝去、生命的被困。但伤与痛的裂痕处,爱亦声声不息,相信爱会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为祖国做贡献。

——初一(14)班 符雅琳

 
  5月12号是全国第13个防震减灾日!刘队长从地震的危害性、地震基本知识、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逃生原则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讲解。

  我们也了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是一只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队伍,在重大灾害面前他们逆流而行,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团结协作、不畏艰险、忠诚奉献、不辱使命。我们要珍爱生命,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起祖国的未来!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聆听了刘队长生动形象的讲解,收益颇丰。我想,在以后生活中,我一定会加强防范意识,并以国际救援队为榜样,认真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人!

——初一(14)班 闫力

 
  今天,我们参加了刘向阳老师的讲座。刘老师作为一名国际救援队的副总队长,奔赴在全球各个救灾的场所,在残骸之中带给人们希望,从死神手中救回被困的民众,一幕幕国内国外的地震惨景,令人触目惊心。

  即使是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我们还是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现在地震还是难以避免的。而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地震剥夺我们的生命吗?不,不是的!学会避险,是目前减少受到灾害的唯一办法。所以,正确面对地震,学会如何在灾害之中保护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讲堂上,刘老师告诉我们要熟悉家中、学校等每处的逃生路线,在学校里留意教室中的吊灯风扇等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发现隐患并告诉老师。刘老师也亲身为我们示范了在学校里遇到地震如何迅速避灾,也为我们介绍了在各个地方避灾的方法。

  自然灾害是我们无可逃避的,我们只能与地震共生存,我们要学会如何在灾难之中保护自己,才能和大自然和谐共生。我坚信,地震的精确预测技术也将会在之后的某天研发出来,这需要我们现在这一代人不断的努力,艰苦钻研,心怀报国之志,为我国的抗震减灾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祖国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初一(14)班 申廷硕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实在我们脚下的华北地震带,可能随时都在发生着一场小小的地震,只因震源太深我们无法感到罢了,但地震一大,毁灭性就极强。中国早在之前发生的那次唐山大地震上,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和害怕这种自然灾害了,它不仅造成了数以万计人口的伤亡,还引发出了许多次生灾害。

  从这节课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地震的概念和预防措施,更是人与人在地震中给予彼此温暖的感动。刘叔叔说,他所负责的是比较艰难的抢救,他这一双手挖起过60多条鲜活的生命,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他还笑着说,他自己干这一行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干的,很多人都被堆在了废墟下,随时又可能有余震发生,这是在用生命拯救生命,但他认为这是值得的,每一条生命都应该有活下来的机会。在遇到天灾人祸时,无法阻止,只能用温暖感动他人,挺下去,才能活下来。

  刘叔叔告诉我们,他希望我们以后也有人从事有关环境、地理的职业,成为 “地球人”,服务于地球母亲,也服务于那些遇难的人。我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才能最后能胜任这个职业。

  这节课我感悟最深的话莫过于:我们无法掌控自然,但我们能感受来自彼此的温暖,我们也要因为这而永不放弃,永远坚持!

——初一(14)班 吴雨鸥


  刘老师精彩的讲解,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不可与之抗衡的,大家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
 
  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和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缅怀逝者,祝福汶川!


撰稿 | 潘映彤、杨文钰、符雅琳、闫力、申廷硕、吴雨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