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共成长!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全学科阅读实践”听评课活动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10-15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在全学科阅读方面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加工信息、通过阅读学习的能力,10月12日,北京十二中本部校区青年教师论学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全学科阅读实践”听评课活动,论学班青年教师呈现了两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阅读研究课。本次活动特邀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陈德收、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张晓玉博士、北京一零一中学物理教师杨双伟、化学教师牛彩霞进行现场指导。

  青年教师学科阅读研究课

  论学班青年化学教师朱天嶕在高二(7)班带来主题为“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化学反应选择与反应条件优化”的学科阅读研究课,通过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反应的选择以及对反应条件的优化,本节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本材料及表格素材进行识读,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寻找到选择化学反应时需要考量的角度及反应条件优化的依据,极大程度地整合了材料和学生现有认知,带领学生体会反应的焓变、熵变、化学平衡和速率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

\
 
  论学班青年物理教师陈璐在高二(9)班带来主题为“电流和电源”的学科阅读研究课。陈老师利用生动的导入和精心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电路中电流的微观表达文本的阅读,提出有递进性的问题,从而认识了电路中电源的作用和电流的概念。

  特邀专家评课

  北京一零一中学杨双伟老师对陈璐老师的物理课作出了点评,认为本课的优点主要有:教师通过巧妙运用阅读材料和类比的方法将理解难度较高的 “电流”概念形象化;阅读材料取材于课本,问题的设置有梯度,循循善诱。杨老师也提出了相应建议,如: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更广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加工处理能力;在讲解完可以让学生动手绘制电路图,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

\
 
  北京一零一中学牛彩霞老师对朱天嶕老师的化学课进行了点评。牛老师肯定了授课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充分性,通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有效推动课程进度;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课堂具有针对性;课程设置有新意,如二维图的构建令人眼前一亮。牛老师也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以将与本节课相关的“碳中和”、“诺贝尔化学奖”等前沿的资料提前发给学生,以提高阅读文本的利用率;在讨论讲解完新的学科概念和公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算,以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化;同时也可以与物理老师合作探究,实现学科融合。

  随后海淀区教科院研究员张晓玉博士也进行了补充,全学科阅读也包括跨学科的阅读,教材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拓展材料起到补充和提升作用。教师要深入思考介入学科阅读后与传统课程的不同之处,在给出阅读材料的时候指示要明确具体,如给出时间限制和阅读方法等。希望通过不断摸索,使“在阅读中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陈德收表示,希望教师在全学科阅读的授课中思考四大问题:1.在自己所教学科教学中,有学科阅读和无学科阅读的区别何在?2.实施了学科阅读后,上课方式、策略有怎样的改变?3.教师以前是否有学科阅读的意识并开展实践?4.开展学科阅读的过程中,新课程、新教材的意识是否贯穿其中?

  反思总结

  青年教师们就学科阅读和两节研究课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聚焦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和阅读材料的关联性。论学班班主任侯爱琴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专家老师们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们围绕全学科阅读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1.选择阅读材料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有哪些必要性?如果一节课没有必要选用阅读材料,就不要用,阅读材料的选取一定是为了培养核心素养服务的;2.选取的阅读材料是如何催化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如何提供了阅读支架,借此支架把学生的哪些能力发展和提升了?并以化学课上“产率”为例,指出如何提供一个阅读支架解决这一类“非核心是难点”的概念;3.教师在进行全学科阅读实践时,需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即阅读的方法、学科阅读时学科语言的运用、提炼,在此基础上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学习,目的不在阅读,而在于“学会学习”。

\
 
  通过今天的观摩和学习,青年教师们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推进全学科阅读实践,将其有效融入到课堂中,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撰稿丨王圆圆
  摄影丨王圆圆、纪欣然

延伸阅读

05·1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