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院专家组到北京十二中进行教育科研专项视导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8-04-17
410日下午,来自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及东城、怀柔等区教科所的专家,来到北京十二中进行了教育科研专项视导。沈兴文、高春蕾、 李海燕、袁玉芝等专家参加了本次视导,丰台区教科院院长赵学良、李东艳老师同调研,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校长李有毅、本部校区执行校长王自勇、副校长蒋炎富,以及学校教科研部、学生部、部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等参加了研讨交流活动

 

\

 

多角度展示科研,深层次研讨交流

 

本次专项视导内容包括听取学校科研工作介绍、查看科研档案、听取课题进展汇报、教师座谈会、参观学校特色等五个方面。视导组专家对北京十二中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做法与相关成果予以了肯定。对学校科研课题给出了具有科学性和前瞻的专业指导。与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议。
 

\

 

 

李有毅校长首先致欢迎辞,对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导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和衷心感谢

 

随后王自勇校长作了题为《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引领学校跨越发展》的主题报告,从构建立体科研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科研品位、梳理提炼科研成果等四个方面,向专家组介绍了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近三年来在科研工作上的经验做法及相关成果。

 

接下来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秘书处何文轶老师代表课题组作了专项汇报。学校各课题负责人现场聆听专家见,参与集体研讨。

 

在座谈环节,视导组专家学校8名教师代表,就学校教育科研具体工作进行了细致交流。专家组给课题实践研究第一线上的老师们提出了多项宝贵意见与殷切期待,参会教师在交流中的深入思考与创新做法,也给专家们留下了良好印象。
 

\

 

 

在查看资料环节,视导组仔细查看了学校教育科研资料建档情况。专家们认为,学校教育科研资料建档规范有序,资料详实完备,过程合理周到,分类齐全科学,体现了一所市级示范校在科研档案建设方面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高质量。

 

最后,专家们观摩了学校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选修课,参观了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萃智科技创新研学中心中心内15个高端科技工作室为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撑。
 

\

 

 

全方位梳理经验,多渠道推广成果

 

本次教育科研专项视导,是鼓励与鞭策,更是北京十二中一次难得的教育科研的沉淀与总结机会。北京十二中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做法与相关成果,迎来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与思考,并得到了视导专家组有的放矢的深入指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经过梳理,这些经验与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一是优化教育科研机制,构建立体科研网络。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有毅担任组长,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北京十二中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北京十二中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北京十二中教育科研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又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四大发展平台,构建立体科研网络,学习平台、工作平台、支持平台、展示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调自我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校每年出版一本《且行且思》,每学期编辑两本《教育科研》《十二中人》校刊,目前已经编印了237期和38期。提倡同伴互助,在实践中相互激励。狠抓教研常规活动,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扎实开展好说课、听课、评课、研课、交流等常规教研工作,建立校本教研资源库,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学校广泛挖掘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学术团体与专家资源,建立科研和教师培训协助体,提高校本研训的层次和质量。

 

三是扎实推进课题研究,不断提升科研品位。学校大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目前全校拥有微型课题200多项。近几年学校组织申报并立项了一批重大科研课题。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3项,北京市教委项目研究5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项,丰台区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11项,丰台区教育资助项目100余项。201512月,李有毅校长申报的《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国家级课题。

 

四是梳理提炼科研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正是因为北京十二中始终重视教育科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专业成长,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学效益。学校办学质量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高度认可。近三年高考成绩,重点率稳定在100%
 

经过这次专项视导,北京十二中课题科研工作收获了专家组大量的宝贵建议,总结了经验,在客观评价中积聚了成长动能,北京十二中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力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继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