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帆闪耀!北京十二中民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专场音乐会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7-12-28
\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12月27日上午,随着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第一声美妙乐音奏响,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拉开了专场音乐会的大幕。来自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各校区师生代表、丰台区中小学友好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媒体记者1500人共享音乐盛宴。
\
音乐会正式开始前,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李有毅校长和郝文玲书记亲自观看师生最后合排,并进行演出前的动员。李校长希望全体师生用最生动优美的民族音乐诠释学校真善美的育人理念,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为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三十周年献上十二中人最好的礼物。
\
整场音乐会共由九部作品组成,于川、王鹏指挥对九部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前四首作品,由指挥王鹏老师和十二中金帆民乐团为观众带来四大名著影视剧中的经典作品:《好汉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以及《卢沟音碑》。
\
其中,《卢沟音碑》是由北京十二中委约作曲家景建树先生,为北京十二中金帆民族管弦乐团量身定做的一部作品。此曲讲述了北京十二中(原名宛平简易师范学校),1934年成立于宛平城西门外。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学校遭到日寇炮火的猛烈轰炸,部分师生投笔从戎的历史故事。《卢沟音碑》既是一幅描写卢沟晓月的风景画,更是一部永远铭记宛平古城累累弹痕的民族交响日记。
\
音乐会中段由两首小合奏作品构成,分别是弹拨乐《夜宴》和打击乐《鼓风》。弹拨乐《夜宴》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具有唐朝宴乐风格的弹拨乐作品,表现了宫廷宴会的奢华与祥和。打击乐《鼓风》展示了北方锣鼓的粗犷、热烈和喜庆。在青铜与皮革的原始撞击中,融入现代节奏律动,呈现北方鼓乐的别样风采。
\
音乐会最后三首作品由指挥于川老师和金帆民乐团为观众呈现。于川老师,是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常任指挥,首都师范大学民族乐团、弓弦乐团常任指挥,北京大学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乐府室内乐团音乐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秘书长。乐团最后演奏的三首作品,依次是弓弦乐《拉弦小品》、红楼梦《序曲》和《激情的回忆》。
\
有人说,钢琴不是一件乐器,它是由几十件乐器组合而成的乐队。相反,管弦乐队,不应该是几十件乐器的组合体,而是一件“乐器”。在于川老师指挥的作品中,金帆乐团化作一件“乐器”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民族管弦乐《激情的回忆》的音乐中,乐团各声部的同学们同呼吸、共演绎,他们时而迅疾、时而舒缓、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精准表现,将作品一气呵成,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获得了极大的听觉审美享受,将整场音乐会推向最高潮。
\
动人的乐音化作无数个日日夜夜乐团师生排练研习的缩影,台上台下师生共同在悠扬旋律中自由徜徉,感受音乐带给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储存此刻音乐留下的美好记忆。
\
1984年,在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创始人、北京十二中老校长陶西平先生的倡导下,学校成立民乐团。33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在知名专家的指导下,乐团日益壮大,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做出贡献。先后向哈佛、牛津、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几十位优秀学生,两次获得全国艺术展演大奖,特别是2013年全国第四届中学生艺术展演,更是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为学校、丰台区和首都争得了荣誉。
\
东风迎新岁,音律暖人心。音乐的魅力无穷之大,除了我们从中能够获取情感共鸣外,还在于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历史、感受生命、憧憬未来。北京十二中金帆民乐团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的美好正是如此。因为它绝非仅仅停留在音乐厅的一个瞬间,而是烙印在了每一个拥有审美感受力的心间。作为教育部首批命名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北京十二中,必将在83年积淀的基础上续写新的华彩乐章。

撰稿 | 凌婧瑶
摄影 | 张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