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遗风,魅力长安——2014级高中文科班古都西安之行纪实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6-09-01
  8月26日下午,2014级高中文科班的同学和老师来到北京西站,踏上"追寻先人脚步、感受汉唐遗风"的西安之旅。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然而西安魅力不仅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于中古文化与新世纪时尚文化的碰撞。城墙内,一座座仿唐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布局严整,宛如汉唐时期的长安城。绚丽明亮的霓虹灯点亮整个西安,城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里城外,一个古香古色,一个高楼林立。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走进它、了解它、爱上它。
 

 
  临行前,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的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若干课题,希望同学们能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了意蕴深厚又趣味十足的课题,并在临行前做好了充分的课题准备。
 
1、吾探帝苑,尔埋长安
  8月27日清晨7时许,北京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文科班的同学在3位领队老师及导游的带领下,踏上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曾为十三个王朝的中心,称千年帝都的古城——西安。西安古城生长在关中大地,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之。同学们带着对西安灿烂文明的憧憬和对闻名遐迩的长安城一探究竟的求知欲开始了首日的行程。

 
  随着朝阳在明城墙和仿唐建筑群上点亮片片古韵,大巴车载着我们前去拜谒释迦牟尼佛祖的真身舍利。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有着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之称的宝鸡市。它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怀揣着对佛教的尊重与好奇,我们首先来到了法门寺新寺院。法门寺自东汉建寺以来就是皇家寺院。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寺院建筑的区域,莲花作为佛教的重要圣物之一在宝塔两侧的水域中静静绽放,圣洁而端庄。许愿大门前的喷泉散出神圣的雾气,其中跨出道道彩虹桥,吸引同学们驻足拍照。接着我们乘坐观光车顺着佛光大道前往合十舍利塔,一路上金身的十八罗汉和菩萨像高大而庄严,仿佛越接近舍利塔身心就愈发纯净。在合十舍利塔内,同学们无不肃穆,自动成行静静拜谒佛骨舍利。出舍利塔便来到老寺区,这里的八重宝塔和地宫是历史的承载者及佛骨奇迹的见证者。在这里我们拜谒另外3枚影骨舍利。影骨就是指,在释尊入灭后,弟子们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状和大小制成的仿制品。我们在地宫内所拜谒的影骨,一枚为汉白玉制成,一枚为羊脂玉制成,还有一枚是一位大唐高僧的真身舍利。出地宫后,再入珍宝馆欣赏举世罕有的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此时此刻,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每位同学心中升起:法门寺,这是在中国的世界寺庙之最,体现了中国对文化的包容以及对佛教的传承发展之绚烂。
  在当地农家乐尝过特色食品后,我们乘车前往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首先我们来到乾陵的十七座陪葬墓之一,唯二两座太子陪葬墓中的懿德太子墓。地下墓室的通道十分之陡,整体墓室不是十分庞大,壁画却是精美绝伦,太子及其阴婚婚配的王女合葬墓的棺椁由黑色的玉石做成,厚重而精致。出了地下墓室,阳光让我们感觉恍若新生,不及感慨,同学们便又马不停蹄地去观赏盗墓贼遗留下来的唐三彩,接着便是乾陵神道两旁的乾陵石刻和耸立了千年的两块闻名于世的碑石——述圣纪碑和无字碑。有趣的是,述圣纪碑上反而无字,而无字碑上却有许多文字。导游告诉我们,述圣纪碑并非无字,只是经过风化侵蚀后,其上金字早已剥离,仅剩的1500余字也不甚明显。而无字碑上的文字全为后世人们有感而发的题字,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女真族的文字。因为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我们此行可谓受益匪浅。望着气势恢弘的梁山,同学们都不禁想象内里墓室的辉煌,虽然我们此时技术不足以达到开发并保护这些文物的水平,但我们大家都相信,只要努力汲取知识,大胆开拓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发掘历史、铺就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西安首日的行程在乾陵观摩学习后就告一段落了,次日,我们的古都寻访还将继续。

2、寄意遗珍,俯仰古今
  8月28日清晨,在闹钟铃声中,同学们起床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吃过早餐后,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集中体现了陕西地区自石器时代至今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等待进场的时间里,同学们已经从博物馆仿唐式的建筑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历史气息。进入博物馆后,同学们分组进行游览,首先参观了最为主要的《陕西古代文明展》。从五祀卫鼎、霸陵纸、皇后之印、兵马俑等等著名文物中,同学们感受到了陕西省作为古代中国核心区的历史积淀。
 

 
  在《何家村大唐遗宝展》中,同学们看到了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何家村窖藏的唐代遗珍。展览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同时还展出了古今中外的金银币四百余枚,精美的文物让大家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兽首玛瑙杯和大量金银币都有着浓郁的西方风格,体现了唐朝开放的气度,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古中国的盛世气象。部分同学还参观了日本京都醍醐寺的巡回展览,在散发着唐风的异国文物中,同学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到了中华文化在东亚强大的影响力。走出博物馆再回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凝固着的历史。
  下午,同学们登上明城墙,放眼西安市区。尽管楼宇林立,但还是可以依稀看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整齐布局。在徐徐的微风中,看着防备外敌的箭楼与垛墙和城下的车流,我们谈笑风生,畅谈对西安古今变迁的感想。走下城墙,同学们又参观了回民街,感受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对各民族共同建设西北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穿过街巷,伫立在同学们面前的是明代的钟鼓楼。通过导游的讲解,大家了解了明代城市的规制,赞叹古人规划建设的智慧。离开钟鼓楼广场,同学们前往永兴坊,欣赏仿古建筑的同时品尝了传统的关中美食。珍馐美馔让同学们赞不绝口,洗去了一天的疲劳。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回到酒店我们又开始了一个小时的晚自习。讨论课题、完成作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仍不忘学业,为高三的紧张生活做好准备。晚上十点,同学们圆满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在古城微风下陆续进入梦乡。

3、昨日辉煌,今夕徜徉
  8月29日,我们来到了旅游的东线,造访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和华清宫。
  经历一个小时的车程,跨过灞河,高楼渐渐退去,青黑的骊山昭示着这里的厚重,这便是临潼了。艳阳相迎,炎热的天气却没有削减同学们对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美誉的秦始皇陵的热情。在导游组同学和导游的讲解下,我们初步了解了秦始皇陵的概况。这座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皇陵,虽未被彻底发掘,不能欣赏它的全貌,却依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临潼甚至有"致富全靠秦始皇"的民间戏言。
 

 
  在秦始皇陵铜车马陈列馆里,陈列着专家耗时七年修复的车马,纯铜铸成,做工精细,不失皇家气派。而秦陵出土的石质铠甲、石胄更令我们感受到秦国对军事方面的重视,可见商君虽死,其富国强兵之法犹存。
  除了珍贵的文物,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兵马俑更令人震撼。走进一号坑,这个开挖了四十多年的陪葬坑仍然保持着数千年前的恢弘气势,浩浩荡荡的甲兵整齐划一地站在坑穴中,不需要言语,陶俑沉默无声,却凝聚成无形的力量,沉甸甸地向我们压来。二号坑和三号坑并没有一号坑宏大的气势,然而兵种丰富,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秦时军队的风姿。
  走出秦始皇陵,难掩心头思绪。究竟是什么让一座坟茔拥有如此的魅力?
  那是历史的重量,将黄土变成数量庞大的兵马俑,守卫秦始皇的陵墓。那是工匠的锋刀,将原本粗糙的陶土精雕细刻成一张张鲜活生动的脸。那是古代曾经的辉煌,不可比拟,不可重现,让原本长眠在土层中的兵马俑得以伫立于此,吸引着千万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凝睇它一如既往的魅力。
 

 
  感受完大秦的雄壮,我们高三年级文科班的老师和同学在下午来到了华清宫景区,去体味盛唐的遗风。唐玄宗和杨贵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而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句更是二人缱绻深情的见证。不同于兵马俑粗犷而恢弘的气势,华清池背山面渭,倚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漫步其中,真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亭台楼榭精致古雅又不乏盛唐辉煌气象。绕过飞霜殿,踏入御汤池,贵妃的海棠汤,唐玄宗的莲花汤,太宗皇帝的星辰汤,前殿东南的太子汤和随行官吏宫女使用的尚食汤无不设计精巧,水泽已枯,却依稀可见一千多年前正值盛世的开元盛世,这里是如何水雾缭绕,衣香鬓影。唐玄宗与杨贵妃纵情声色,致使安史之乱发生,唐王朝由极盛转衰。相隔一千多年,1936年12月12日的五间厅内,历史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下榻五间厅,作为临时行辕,部署围剿共军事宜。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均遭拒绝。无奈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这里发生。凌晨4时许,张学良、杨虎诚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透过如今的遗迹,我们看不到当时千钧一发的画面,却可以感到那时的惊心动魄。倘若历史没有在这里转弯,倘若国共没有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许如今的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历史中有太多这样惊心动魄、令人窒息的瞬间。华清宫伫立于此,它的美丽不仅来自一池风荷、汩汩温泉、蓊郁树林,更来自这些历史转弯的瞬间,那是对历史的见证。

 
  傍晚19:39,斜阳脉脉,古旧的城墙被数千年的风霜浸透,我们挥别了古都西安,登上了驶向北京的火车。从蓝田猿人到明清,数千年的历史长路,忽如远行客。高蝉乱嘶,古道渐隐,人声鼎沸,却又宏大而静谧。再见了,西安;再见了,千年的梦境。
  "长相思,在长安。"这是诗仙李白在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对于我们来说,对西安的相思在于对古人的追忆和对历史的咏叹。
  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亦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是张骞骑着骆驼从长安出发,穿越沙漠腹地,经过无数个日夜,抵达西域;那是昭君的琵琶声在长安城上环绕,她以一介女子之身换取了汉朝短暂的和平。
  西安是汉唐文化的发源地,亦是汉唐文化的发扬者。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下令拆除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即使是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极力反对也未能挽回。而西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然遵循旧制,城市布局整齐严整,城内建筑无一是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韵味十足的仿唐建筑。进入西安,犹如穿越回大唐,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来说,探访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增加阅历十分重要。中国深厚的历史和传统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然后再通过深入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文化底蕴。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学校能够给予我们一个京外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是难得。在正式进入高三之前,我们又比其他高三同学多了一份经历,这使我们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和更加饱满的精神面对高三的学习生活。西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汉唐历史文化,更是同学和老师之间紧密团结的深厚情谊。西安之行必将成为我们高中生活最珍贵的记忆之一。(贾周、孙天也、郭漪桐、刘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