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辩论联赛纪实二 思维之舞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4-08-02
  时间紧张又悄然地疾驰在不经意间,当我们在课堂上疯狂的汲取知识时,它静静的在实验楼三层阶梯教室的门口张望着;当我们在把一切闲暇时候一头扎在资料的海洋里时,它跳过我的肩头,默默去了其他地方;当我们在小组讨论时与同学"头脑风暴或者向助教发起提问"时,它在窗外飘过。就这样,抬头看到教室后面的时钟指向了21:00,才猛然意识到:辩论赛夏令营的第三天——8月1日——时间竟然过得这样快!
  今天,可谓是收获的一天,从早上8:30开始,我们便端坐于阶梯教室听教练培训。刘京京老师继续给我们讲反驳。他肯定了黄执中老师讲授的反驳的三种分类,他接着又给出三种反驳方法——贴标签、运用反例、归谬。并且给出攻防技巧,他很难得没有用行兵打仗的方式给我们授课,记得昨天他说"立论要排兵布阵","自由辩论时应该全面交火,扩大战果"、"总结陈词是清点伤亡,邀功请赏"。他的风趣的风格总会留给你一道戏辩的影子,可是,你仔细一想,总会觉得这不是全部,他用机敏、幽默、犀利筑起一道高墙,而他本人站在这道墙上笑对他方。而这份自信、从容与轻松积极的心态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学习的。
  今天的课是刘老师在夏令营的最后一节,我们自然不会"放过"他,在课堂最后,十二中的同学们争相上前向刘老师询问问题,合影留念并索要刘老师的签名,毕竟在平时我们并没有很多机会和屡屡获奖的"国辩"接触。也许刘老师丰富的经验我们并不能学到,但是他的自信与幽默将会伴随整个比赛,甚至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
  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也十分抢眼。有一位女生,她在随机抽取写有人名、地点、动作的三张纸条并准备30秒后,就讲了长达三分钟的一个故事。我们不由得感叹祖国之大,人才辈出,而这个夏令营,更是藏龙卧虎!
  之后是黄执中老师的"论点(二)"讲了辩论技巧的进阶篇,我们就着"什么不是论点"和"什么是坏论点"展开讨论并且做了练习,去寻出找到好论点的方法。这节课老师不断地发问,我们接连地应答,即问即答,而问答链接未曾断在任何人手中。他的课让我听出《春风化雨》中诗歌课堂的感觉,促使每一个人不断激发思考、解放思维、寻找自由。在简约的黑白幻灯片以及黄老师简洁的语言中,讲述论点的选取、讲述措辞和逻辑的攻防点等大学里两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我们用一个半小时来提取精华。
  黄执中老师与胡建彪老师并称结辩界两位宗师,他可以在其他对手全部都被"砍到"后,仍然借结辩机会反败为胜,他是队伍未能进入决赛都获得最佳辩手的大牛。他"独孤求败"至2003年对上胡建彪,那是胡建彪的经典之战,也是黄执中"寂寞"辩论生涯的结束标志,那场比赛被称为辩论界"王者之战"。那种风格,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甚至无法模仿。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学习那种即使到悬崖边也不放弃的无畏精神,可以学习论点寻找与选取的技巧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学习那种独特的以"这不重要"为中心驳论方式。
  下午是贾培德老师关于证据的课程,辩论赛繁复的规矩在这时才正式展开。贾老师不同于前两位老师的讲述风格又教会了我们:"辩"能成为"论",除了敏锐与激昂,同时还需要冷静思考、严谨措辞。
  今天最精彩的部分,我想是两次分别于15:30—17:00以及18:00—20:30进行的小组讨论。随着同学们在"头脑风暴"时罗列出满满一黑板的关键词,大家的对辩题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范围也越来越广博。下午那场讨论,我们认为自己积累暂时不够,所以还未写出陈词稿,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忙着埋头默默查资料。晚上就热闹很多了,我们不断提问着,不断理清自己的思路准备着各种稿子。还忙里偷闲的欣赏了几场辩论赛,评论几位大神的辩论风格,当然还包括胡建彪和黄执中的"王者之战"。
  直到21:30,我们仍积极准备着8月2日的模拟辩论,那是查缺补漏的最重要的机会。与我们同组的北京八十中的同学已经基本准备好,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女生们也打好100多张资料,不由得增添了我们的压力与动力。而此时几位十二中带队老师的陪伴、鼓舞、帮助、关怀与指导,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紧急问题,并从学术层面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从心理层面加强了我们的信心。与此同时,大家都期待着明晚的表演赛,来自上海和北京的助教将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同台竞技,观赛是学习的好方式。期待着正式比赛时十二中的学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至少要对得起这几日来老师们和我们同甘共苦的付出!(程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