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中举行办学实践研讨会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09-04-27
  2009年4月21日,北京十二中办学实践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李有毅校长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塑造大写的人——北京十二中的教育价值追求"的报告。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教育部大事司副司长吕玉刚,市教工委副书记、市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原市人大常委会陶西平,教育部课程处处长刘月霞等领导;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丰台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于鸷隆,丰台区副区长李丽萍,丰台教育工委书记赵常学、教委主任冯晓光等区领导出席了大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成都七中原校长、现党委书记王志坚,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八十中校长田树林,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等兄弟学校校长以及各区县教委领导参加会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老校长罗洁于会议召开前夕视察我校。此次研讨会由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明圣主持。
  办学实践研讨会于上午9点开始。丰台区李丽萍副区长代表丰台区政府致欢迎辞。随后,李有毅校长在报告中,详尽地阐释了北京十二中在75年办学历程中构建起的学校文化与教育理念,从"文化传承"、"课程载体"和"文化立校"三个方面解读了"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教育理念。李校长强调,2006年以来,学校在汲取众多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总结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教育理念,把真善美和人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实施立体育人和全面育人,即"塑造大写的人"。"塑造大写的人"既是十二中的育人理念,更是全体十二中人的教育价值追求,作为延续学校文化新的探索,以期打造优质的育人品牌,凝聚人心智慧,重振名校雄风。
  李校长在报告中表达了学校未来发展愿景:致力于把北京十二中建设成为一所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教育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实效的优质示范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上,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在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名师队伍建设三方面要有重大突破。学校将不断促进管理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为最适合学生人格修养、学术素养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宽而有度、活而有序、人文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坚持育人为本和教育改革,铭记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为更多普通百姓的子弟创建优质的学校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塑造和培养大写的中国人,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和成都七中王志坚校长代表兄弟学校相继发言。刘彭芝校长以"对育人为本的唯美阐释与思考"为题发言,在发言中强调,从尊重人才到尊重人,是一个质的改变,当前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并高度评价北京十二中是优秀学生的摇篮,优秀教师的摇篮,同时也是优秀教育干部的摇篮。王志坚校长以自身的体会汇成"成功的实践,宝贵的启示"的开篇。高度肯定了北京十二中"求真、崇善、唯美"的"三足"教育理念,并表示北京十二中"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双向育人"的目标,"力图以教师真善美去影响、感染、培育真善美的学生"的方式,"坚持发扬传统与时俱进的学校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更多学校借鉴。
  作为北京十二中的老校长,陶西平同志在随后讲话中引用了"核心竞争力"观点提出者之一的普拉哈拉德提出的两个公式:N=1,R(资源)=G(全球),阐释了作为校长,要用"放大镜"把眼光放在每一位老师在身上,并引导老师将目光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同时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眼光,用"望远镜"把目光放到学校以外,从整个世界中去提取教育资源,陶校长肯定了北京十二中在发展中很好的关注到两个方面。
  会议最后,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教育部二司司长郑富芝,市教工委副书记、市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丰台区委书记李超钢在讲话中一致肯定了北京十二中的发展以及对丰台区、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的贡献,并高度赞扬了十二中人在"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十二中人精神的感召下,在"塑造大写的人"这一伟大的事业中,以先进的理念和扎实的工作,为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也分别强调学校要注重课堂实践落实,提高课堂效率;抓牢内涵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用教育家办学,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以特色教育推动学校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与发展,为首都基础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教学研讨会是丰台区教育系统"三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研讨会总结和梳理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确立了新时期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和理念,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树立了形象,为十二中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研讨会的成功举行,必将成为北京十二中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在办学研讨会后,学校还举行了素质教育综合展示系列活动和学科教学主题研讨系列活动。
  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现代教育报、北京电视台、丰台报、丰台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在显著位置和时段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宣传,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