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高一年级举行诗歌朗诵会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1-11-08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不是冷冰冰的语言文字的堆砌,而是熔铸了作者当时当境的真情实感,而有些诗歌更是蕴含人生哲理,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将美好娓娓道来。
 
\
 
  为展现高中生的良好风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高一年级于11月1日下午在阶梯教室展开了以“青春飞扬”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出席评委为王岭书记、王文宇老师、王博文老师等。

  诗歌朗诵会在徐翀和杨子璇同学的主持中拉开序幕。第一组朗诵的同学是高一(3)班的张元琦、杨欣睿、苑博淳和杨曼琦,“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首《寻李白》将同学们的目光转向那位极尽浪漫的李白;而接下来徐翀同学朗诵的《将进酒》更是以具体的篇目将李白的豪情壮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时光匆匆流逝,同学们要缅怀过去,立足当下,更要展望未来。高一(3)班李雨蝶同学朗诵的《当时光已逝》向同学们展现了静谧恬淡的生活境界;高一(2)班王海冉与李思佩同学更以激情澎湃的声音鼓励同学们《相信未来》;王铭浩与刘汉宇同学展现了良好的朗诵能力,《走向远方》声声入耳。

  人生如树,生命应如橡树般坚韧,人要像橡树般活出个性。高一(4)班韩璐阳和张艾敬同学为同学们带来的《致橡树》,以细腻委婉的情思轻轻触动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内心。而在毛主席笔下“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是豪情壮志,更是英雄气概,高一(2)班郑瑞丰与崔屿涵同学带来的《沁园春·长沙》展现了青少年不怕困难,奋斗向前的昂扬姿态,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更上一层楼。

  一花一木往往最能牵动诗人的情思,而在别人眼中只是用来行走的桥,在徐志摩眼中却成为情感的寄托,高一(4)班张逸飞同学朗诵一首《再别康桥》,似乎让同学们置身其境,与徐志摩共情共谋。哪怕路上荆棘密布,坎坷频生,同学们依旧要相信自己,未来可期,高一(3)班李睿劼、陈怀羽、郭皓阳带来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很好地向同学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高一(1)班张檩实与高硕晗带来的《海燕》用真情告知同学们,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风雨,在青少年眼里,都是磨炼意志的关卡,自当以全身之力,排除万难,奋勇向前。“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高一(4)班申思睿同学激情朗诵《有的人》,将朗诵会推向高潮,无论多久,同学们都不会忘记用鲜血换来和平生活的英雄先辈,永远也不会忘记一生呕心沥血的人民公仆。比赛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赛后,由王文宇老师公布分数和排名。

  之后,王岭书记总结发言,书记提到,诗歌朗诵最能将自己与诗歌情感互通,不仅是朗诵者,作为听众也应该静下心来融入诗歌情境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诗歌,真正做到与诗歌同声同息。同学们也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读诗,陶冶自己的心灵,在繁忙的学习之中,以诗之精神抚慰压力,无论压力多大,生活多困顿,读一首诗,自然而然就会安静下来,焕发新的活力,这正是诗歌魅力之所在。

  最后,获奖同学与老师们合影留念,诗歌朗诵会在欢声笑语中谢幕。

  通过此次诗歌朗诵会,学生不仅锻炼了朗诵这一项基本能力,还与诗人、诗歌共情共谋,提升文学素养;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学会以积极乐观之精神引领学习道路。“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相信同学们会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将生活写成诗,以积极向上为风骨,以奋斗乐观为华裳,以青春的激扬姿态,昂首阔步,成才成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丨刘成林 王文宇 杜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