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问答”中 走寻“常”之路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0-09-25
  新学期,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史秀利班主任工作坊也迎来了首次活动,这也是工作坊成立后第八期活动。本次活动的召开也意味着史秀利班主任工作坊线下活动步入正轨。
 
\

  本次活动除了工作坊原班教师和附小班主任及新入职教师外,还邀请到《中小学管理》杂志社柴纯青社长、张李盈老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王帆主任等多名优秀班主任参加工作坊的活动。

  本次活动延续以“情景分析”为主的活动方式,针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理论研讨,深入交换意见,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活动开始,在“学习轻松做班主任”的主题下,史秀利老师从“班级精细化管理”“班级主题文化体系”“家校合作体系”“特殊学生的科学管理体系”“家庭教育体系”五个方面介绍了传统班主任和现代班主任的区别。在理解了规范、制度的作用之后,史老师引出了班规不但需要班级价值取向作为“底色”,也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更需要班级情感作“润滑剂”。

 
\
 
  之后,史老师出示了今日的“情景问答”:

  五年级一班在学校每月开展的文明班评选活动中,将近一个学期了,还没被评上过一次。班主任很着急,对照文明班级的评选条件,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同学们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会上,同学们认为课间打闹是主要问题,并把矛头指向了那几个后进生,纷纷指责他们拖后腿,这几位后进生却不服,说:“那课间还不让我们动啦!”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做?

  申慧敏老师针根据案例围绕“责任担当,与班级共同成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从班级内聚力、班主任的洞察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班级目标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了积极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金霞老师着重从“怎么办?”这一点上对情景进行了分析。金老师强调采取“影子伙伴”形式设置调停员,让规则有温度,在说教和奖赏之间设置中间环节,过程中注重提醒、底线、目标等措施,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

  熊丹老师则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班主任疏于管理(或方法不适合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班级氛围、担当意识等核心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提升班干部的能力,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
\
\
\
 
  工作坊成员发言结束后,会场上的老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经验并向工作坊的成员提出了一些问题,工作坊的成员们一一作答,研讨的气氛浓郁。
 
\
\
\
 
  与会专家张老师指出:“何为问题?谁有问题?问题从何而来?”教师要学会从多元觉察角度和积极赋能的角度分析学生问题。通过构建功能评价的教育策略,用积极的语言先认可后引导,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师大实验学校的王主任从家长、老师、同伴的作用,讲述了他人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
\

  与会专家柴纯青社长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工作坊以“反思型研究”作为常态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案例中班主任应该反思什么?他强调:“班级的价值导向是否正确,管理策略是否得当,改进措施是否有效都是班主任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只有班主任和学生的行为一致时,班级价值导向,建设理念才能正常实施。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多考虑学生优先让位于效率优先,要让结果优先让位于效果优先,教师要善于寻‘常’,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让专注深入研究成为常态。”
 
\

  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司学娟用“枯苗望雨”对柴社长、张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用“雨润心田”对他们给予此次活动的指导表示感谢。“你怎样看待学生就怎么教育,正确的看待才能正确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有顺势而为的智慧,疏比堵重要。遇到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善于思考,把握问题的本质内涵最关键。儿童的需要是及时满足还是提升他们的需要,教育的艺术是把教师的需求变为学生的需求。坚持以儿童的立场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中的问题。”司校长总结道。
 
\

  最后,司校长用寻“常”作为活动的结语。要求每位老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常识、常理、常道”并努力把这个寻“常”的“常”字渗透在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处处。
 
\


撰稿|史秀利

延伸阅读

01·052005

2004年春季运动会

来源:北京十二中校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