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班主任,都有沟通的大智慧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0-05-07
  近日,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史秀利工作坊迎来了第五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专业发展研究室主任李秀萍博士,并且李博士将作为我校专家后援团,持续指导班主任工作坊的后续活动。
 
\
  史老师以“做会沟通的班主任”作为开场,分享了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指导班主任做真正尊重家长、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并强调了班主任的有效沟通对孩子成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

  随后,史老师抛出了本次情景问答的案例。
 
\

  本次活动仍由熊丹老师和申慧敏老师作为主发言人,史秀利老师和金霞老师随时互动提问,其他参会老师自由参与讨论和问答。
 
一、拨开迷雾见本质

  熊丹老师认为情境中出现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有所缺失,致使没有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午餐”的问题,导致家长对老师产生了不满,对学校也不再认可。

  申慧敏老师还认为案例中的教师在请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事情上出现了问题,让家长为孩子把关作业会降低孩子学习的自律性和自立能力。同时还指出教师没有明确和家长的教育同盟者立场,沟通时不应该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接着,金老师做了补充,她指出这是角色缺位的问题,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应该放手,甚至缺位。而家长对于自身的教育职责也不清晰,单方面地把孩子的学习归责于学校,也是不恰当的。

  史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案例中的家委会没有起到凝聚家长的作用,并引导老师们积极思考,如何合理运用家委会的正向作用。

 
二、剖析探讨寻原因

  对于此案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熊老师认为是教师的沟通不到位。史老师和申老师认为:由于家校沟通不畅,或者家长没有一个良好的出口反馈意见,长期的细节积累导致了信任危机,致使矛盾激化。金老师认为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很好地传递信息,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等,从而和家长没有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三、奇思妙想出对策
  明确了案例的本质,把握了其内在原因,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史老师指出要与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伙伴关系,有赖于积极、有效地沟通,目的是通过沟通相互理解或产生一致的决定。她还分享了沟通的有效方式:家访、微信、电话、请进来走出去等等。并指出,走出的沟通方式更显尊重和诚意。

  老师们还补充道,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也要给家长搭建发表意见的出口,建立班级信箱,合理利用微信群,通过正能量的引领带动班级氛围的转变。

 
\

  工作坊的四位老师发言结束后,张宇飞老师、周连香主任、心理教师孙雅婧也发表了自己对本案例的看法,孙老师还特意分享了跟孩子沟通时的“三明治表扬法”小技巧。
 
\

  接着,李秀萍博士发言。她首先高度肯定了工作室活动的实际意义,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老师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接着,她指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抓主要矛盾,只有把核心问题解决了,才能处理好“家长、教师、学生、家委会”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李博士还结合实际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为大家分享了班主任大赛情景分析的解题思路,为老师们进行了一场专业的引领。
 
\

  最后,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司学娟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接纳不是对家长的完全认同和不作为,老师要学会适应任何性格的家长,学会沟通的大智慧。案例中的根本问题是信任的缺失,教师没有达到和家长的情感认同,只有建立在信任上的沟通才有效,只有情感认同上的沟通才无障碍。她倡导大家在解决问题时要回到家校合作的初心,明确和家长的共同教育目标,和家长一起绘制孩子成长的蓝图!
 
\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深刻认识了沟通的重要性,也收获了与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相信,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和家校合作中,老师们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撰稿|申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