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景问答”的方式,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20-04-06
  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史秀利工作坊第三次教研活动在上周开展,本次活动仍以“情景问答”为主,大家从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追根溯源,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策略,也学习相关问题背后的科学理论。
\
  本次活动中,史老师首先抛出了三个话题,引导工作室的成员思考问题,让成员们在思想上先热身,为之后的案例分析活动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

情景问答案例

  恒恒在班中少有朋友,集体意识比较差,上课经常干扰课堂纪律,课间频频与班中其他孩子发生矛盾。班主任为了培养他的责任心与集体意识,任命他为班中的午餐纸巾收发员,每天中午他都能尽职尽责收发纸巾,工作一板一眼。但是班里其他同学不乐意了,“他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凭什么管我们”,这样的声音被恒恒听到后,孩子开始故意刁难和欺负其他学生,班中孩子也开始向老师提议换掉恒恒,经班主任协调沟通后,均没有好转效果。如果您是班主任老师,您会怎么做?

  针对此案例,工作坊的老师们从前两次的研讨中吸取经验,由表及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


一、梳理案例  明确问题(是什么)

  针对案例,熊丹老师把问题聚焦在学生人际交往和教师处理问题两个方面,并结合恒恒的年龄特点剖析问题,金霞老师谈到了个体融入和集体接纳的问题,申慧敏老师提到了规则意识等问题。最后史秀利老师要求大家一起交流:恒恒人际关系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大家把重点放到了相关问题上:是恒恒缺少人际交往的机会;是恒恒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家长自身就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谈到了恒恒的心理问题,最后也谈到了班风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剖析探讨  寻根溯源(为什么)

  史秀利老师认为,从恒恒的年龄看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准大人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自己当小孩对待,但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又很不成熟。申慧敏老师认为孩子一直以来的表现导致了大家的固化思维,不由自主地给恒恒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孩子本身的主观原因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的,而孩子持续性的不良好表现是自律性、自控力差的表现,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改善,属于客观存在的原因。



三、对症下药  确定方法(怎么办)

  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这个案例表面上是恒恒自身的问题,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以及教师处理不得当的问题。除了加强家校沟通、开展主题班会、班级实践活动等一贯的解决方法,老师们还提到了满足恒恒内心需求,建立安全的师生关系等方式,即采纳罗杰斯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有平行教育理论,在教育中尽量避免与个别人发生关系,更多的与集体发生关系。

  具体做法有:首先给恒恒找到有正能量、会欣赏的小组,让恒恒在小组中获得认可,产生幸福感;然后利用班级文化墙,让墙壁说话,同学间可以墙上互相点赞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变化;最后结合每周的《我是小小爬山虎》评价手册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榜样,学会欣赏。

  张宇飞老师、周连香主任、梁佳煜校长也参与到讨论中来,并进行了补充,最后司学娟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司校长首先肯定了工作坊老师们此项工作的精心准备和充分重视,接着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学生自我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司校长特别强调角色效应对人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提升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

 
\
\


  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层面对案例展开深入研讨,追根溯源,挖掘“病根”、分析“病情”、开出“良药”。在老师们的交流讨论中,问题越来越清晰,解决问题的策略越来越有效。
                      

撰稿∣史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