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背后的成长故事六:书卷多情似故人

来源:北京十二中发布时间:2017-06-28
  【编者按】2017年高考,北京十二中学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家庭的熏陶、学生的努力自然是密不可分的,高分则是必然的结果。每一个成绩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成长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去探寻他们的成长轨迹吧。
\
(仅为资料图,非以下学生本人)

  北京十二中文科考生曾宝熠、孙天也、郭漪桐,以优异成绩名列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第二、第九和第十三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好读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阅读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远方的门。

 
为有源头活水来
曾宝熠
  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我坚信这一点——给阅读以时间,它必回馈以令人惊艳的美丽。朱子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言读书学习之重。
\  与同龄人以诗词歌赋开蒙相比,我的阅读历程开始得晚,初始时也没有高妙的经史子集,那时阅读于我更像是一条温暖的毯子,在转瞬即逝的童年里轻抚我的肩。刚入小学时爱读杨红樱,我至今还记得下雨留校的傍晚,读从同学处借来的《笑猫日记》时书中温暖的词句如羽绒般包裹心灵的感觉。那时候读书浅,未谙世事时从摊开的书卷看进去,朦胧中是多少微笑着的、善良的灵魂。
  稍长一些开始接触科普读物,一套《可怕的科学》常驻桌角,讲述多少科学家在茫昧黑暗中摸索的无畏、多少假说理论无限修改以臻完美的艰辛。同时涉猎的还有《哈利波特》与《魔戒》一类的奇幻小说,描绘飞龙与城堡、精灵的箭羽与诡谲的森林,它们为我展现一个个光怪陆离又引人入胜的、完全由想象生发的世界,那是蕴藉于脑海、流泻于笔端的绚烂霓虹。
  然后我升入十二中初中,在同学们的影响下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仿佛迷茫懵懂的学子来到光焰千丈的殿堂外,交上第一份束脩。如果说之前阅读给我的感受如同夏夜池塘直彻湖底的月光,那么此时阅读则更像当午的骄阳,光布千山、六合明了。老师在课外引导我们读经典,一个宏大的世界便由此展开,日月光耀、金台闪烁,令人钦服与敬畏。我明白何为“笔落惊风雨”,明白为什么“屈平词赋悬日月”,那是王杨卢骆的文采,是“大江东去”的雄风。打开书本,观览先人笔下的珠玉,但见振音琅琅、烨烨生光。
  进入十二中高中,尤其是高三以后,读书的时间逐渐让位于学习,但老师仍坚持让我们每天读书半小时,终于使我们没有被升学压力掏空。我的阅读兴趣转向历史,读《明史讲义》,为五百年前的激荡风云而冰炭置肠。而此时读书也不仅仅是消遣与爱好,更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记叙文素材,以致高三我的作文往往脱胎于历史故事,从雪泥鸿爪的尘埃中拈出明珠,使之大放异彩——这可以说是阅读对高三学子最直接的帮助。
  修身上,读书如与先贤对话,使人在环堵之中梦游八方、撷月摘星;读书即间接阅世,在广度与深度上同时扩展人的生命。学习上,读书让我们接触古今中外的经典,振瀚摛藻、文章黼黻,赋予我们优美的文辞与多维度的思想,无论是对语文作文抑或政治等其他学科都大有裨益。
  阅读使我由懵懂逐渐成长,使我找到精神上的寄托。于谦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此言得之。

爱上阅读
孙天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虽然很俗套,却实实在在道出了阅读的作用。而阅读对人的作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很有幸,我从小就热爱阅读,并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不断拓宽视野,不断进步、成长。

\  对我而言,热爱阅读的首功应该记在父母身上。我小时候起,他们就经常引导我、鼓励我阅读,从简单的启蒙经典到唐诗宋词、中外名著,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在小学时,这些阅读的积累并不会直接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但是无疑让我的学业更为轻松,也得以投入更多时间更为广泛的阅读积累,如此的良性循环让我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又形成了深厚的积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长期阅读带来的深厚积淀,我在小学六年级的第一学期就得到了进入北京十二中学习的机会。作为北京市名列前茅的学校,北京十二中极为重视学生的平时积累与全方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的阅读。在这里的六年,我得到了更优越的阅读条件,让我得以在阅读积累中更进一步。高一高二两年,学校都开设了单独的阅读课。任课老师尽职尽责,编撰了《读懂你的心》《落墨听雨》《品味》《在阅读中插上写作的翅膀》等阅读教材,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方面,不仅大大扩展了我的阅读面,还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把阅读的积累成功应用于写作上,让自己多年的阅读发挥成效。年级组也多次组织名著文学讲座,开阔我们的视野。
  在十二中,我还拥有了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书籍让我能够更为深入的研习自己的爱好。从经典的《历史语言学》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名著,一本本专业的英文原著让我这个语言学爱好者沉醉其中。同时,学校还拥有大量的期刊资源,我可以阅读学术专刊,便利地了解学界动向,也可以在闲暇时阅读科普杂志,广泛涉猎,扩展视野。不断的阅读让我拥有了广阔的视野与敏锐的思维,在文科开放性试题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优越的阅读条件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推动我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我将继续保持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支持自己不断进步。



你是一扇门
郭漪桐

  喜欢阅读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于我而言,它是一扇通向远方的门。童年时书本是我想象力和热情的载体,为我打开一个瑰丽璀璨的世界,广阔而辽远。正是在书中,我找到了对于文学和写作最初的热爱,从而也影响了我之后十余年的道路。左思写,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正是我儿时最想成为的样子。
\  高中阶段,阅读对我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很感谢十二中校园的书香氛围,学校的各种阅读活动为我提供了更为开阔丰富的平台。图书馆馆藏丰富,加上灵活的假期借书制度,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各类读书征文的引导下,我也逐渐深入地思考——在阮籍痛哭的穷途之处思索着惨淡令人匍匐于天地的魏晋苛政,在布匿战争结束后迦太基崩塌的瞬间思索着普鲁塔克对国家对政权的评价,在加缪描绘的鼠疫灾情中回忆二战后欧洲是如何的萎靡而无望,在博尔赫斯悲伤无望的诗歌中寻找爱情的洁净高贵。高一一年的阅读课,让我学会悦纳不同的观点而非一味放声诟病,让我学会博观而约取而非凭借自己的喜恶去取舍,那些往常避过的中国当代小说和诗歌中蕴藏着的思辨和热情,在丰富课余知识的同时,也为我推开了一扇门,门后是比往日更为宽广的世界和更为漫长的道路,而我从书中汲取的知识已足够我踏上这一条也许寂然荒凉的,“未选择的路”。
  我也曾经经历过父母对阅读的限制,也抗争过,而正是在这一抗争中我更爱上了阅读。无数个与书籍相伴的夜里,无数个充满繁星与默示的夜里,我会想起我读过的点滴,片刻组成永恒,涓流汇成海洋,时时刻刻被我携带在心里。它们也助我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助我深刻地理解语文、文综等考试的试题,更成为我创作的源泉与动力,支撑着我完成了近三十万字的业余创作。高中的三年里,我始终认为,适当的阅读是绝不耽误学习的,相反,当我们对话先贤,当我们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反而能理性地判断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平衡阅读与课业。何况,与智者为友,与知识为伴,有何不好。
  尽管有很多人去质疑阅读对人的作用,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的阅读纯属耽误时间的“看闲书”,很多人认为开阔视野弊大于利。但在我的学习道路上,阅读永远如前方的明灯和同行的旅客,劝诫我,平静无畏,告诉我,吾道不孤。
  勒内·夏尔说,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撕裂,但他有着同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与大家共勉。